目標/跳脫你原本的框架




 一名工廠廠長羅哥,被告知如果沒有在半年內將工廠的營運狀況扭轉,公司就會把該廠關閉,此時他想到了之前在機場遇到的朋友跟他談論到的,關於機器人效率的問題…

視為理所當然的更有可能是問題所在

最明顯的就是評估指標,沒有人會去懷疑我們常常檢視的指標會有錯誤,但是事實上卻是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一些是錯的。同理可以套用在我們的日常的生活中,我們常常會不去思考一些可能很多人都跟你說是這樣的事情,但習慣成俗並不一定是對的,五十年前蓄奴還是合法的、同性戀是有病的、女人沒有投票權

如同書中機器人的例子,機器人的產能比較高、效率比較好,但是,他有為公司賺到錢嗎?我們常常會被表面的數字所迷惑,好像產出阿效率阿變好了,但是公司卻是虧錢的,這不是什麼魔術,而是因為被那些假的數字所屏蔽,而人們也會為了要讓這些數字所變好而去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,像是增加產量,但都是賣不出去的庫存。

就像是羅哥的工廠敢砍掉每批貨加工數量的一半,因為每次安裝治具的時間會讓表面上的效率看起來降低許多,但是降低每批貨的加工數量,意味著備料的量也可以降低(庫存下降),交貨時間也可以下降(每批加工的量),備貨及生產更加的靈活。

我們需要去追根究柢的探究事情,不要害怕提問,不要害怕去表示自己的無知,蘇格拉底式的提問與對話是重要的,這也是我們下一點重要的事情。

追根究底的去挖掘問題

蘇格拉底這輩子沒有寫過一本書,是他的學生柏拉圖把他跟別人的對話整理成冊出產的。他這輩子就是不斷的跟他人對話,他的名言就是「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。」(當然,這句話本身是矛盾的,我們可以之後再聊。)

要打破上面的理所當然根深柢固,就是需要用這種方式來打破這種框架,我們常常說要跳脫框架思考,但是你如果一直都在框架裡,你要如何去跳脫呢?

我們的好奇心總是在成長及學習的路上被扼殺,在亞洲國家更是明顯,很常會被斥責問題怎麼這麼多,為什麼別人都沒有問題就你問題最多,讓我們覺得我們好像需要知道什麼事情,需要自己去知道,但是沒有人能教你的時候,你要怎麼樣去獲得答案呢?

遇到任何的問題我們都要像小孩一般的探究,一般的追根究柢,就算會被投以異樣的眼光或是不認同,但那又如何?你獲得真正的瞭解跟不被認同哪個重要呢?

了解你的瓶頸在哪

TOC的流程如下

  1. 找出系統的瓶頸(找出系統的制約因素)
  2. 決定如何利用(增加工時、輪三班)
  3. 調整其他部分來配合制約(調整其他產能來讓瓶頸不會閒置)
  4. 鬆綁瓶頸(增加機台數量,利用備用機台…)
  5. 重新審視,是否有新的瓶頸產生。(重新第一步)

瓶頸會局限住你全部的產量,你的瓶頸延遲了一小時,就是整個工廠的產能延遲了一個小時。持續的釋放你的瓶頸,找到新的瓶頸,瓶頸不一定是在工廠內部,也可能是在外部例如訂單數量。

與其說這本書可以教你如何成功的管理企業,不如說他是教你一套思考的系統,去思考問題的本質,打破一般的常規不要被一般的框架限制住,就像在書本尾聲裡面他妻子說的,蘇格拉底式的詢問以及追根究柢。

總歸來說,這本書是可以一讀的書,讓你去反思你的既有成見及固定框架,看完以後會比較容易的去反思自己是否有很多不應該的想法,工作或是生活上面有沒有什麼是陳腐的但是可以改變的事情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